top of page
龜佛山廣福宮
林妤楹-編撰:
嘉慶二十五年(1820年),廣福宮創建於龜佛山,最初稱為龜跋山。後來,在日治時期改名為龜佛山。戰後,龜佛山與竹山寺合併,成為現在的廣福宮。廣福宮主祀的三山國王起源自中國大陸潮州。
在乾隆年間,李名陞以軍功加六品職銜的身份獻金,成為三山國王的財產。他逝世後,其神主也被合祀於廟裡。廣福宮於嘉慶年間進行了重修,光緒九年(1883年),耗資一千餘圓進行大規模改築。
昭和十六年(1942年)十二月十七日的大震災導致廟宇中樑屋脊崩壞,之後在民國三十九年(1950年),董事柯照源倡導募集庄民田甲之攤派寄附金,重修廟頂中脊和修補水槽及兩旁護室。
廣福宮自嘉慶二十五年(1820年)獻地為廟產後,逐漸發展至擁有十四甲土地,但在日治時期,將部分土地分攤給權利人自耕自益。此後,廟宇不再擁有公共資金,每逢祭例或重修都靠募丁金來支持。歷任管理人包括李王、柯大頭、李已等。戰後改變做法,每年六月十五日選出爐主一人,頭家四人負責當年的祭典事務。
龜佛山-地名由來:
龜佛山的名稱並不是台語中的「佛」,而是發音類似「綁」的詞彙。可能是因為當地居民主要是潮州人,而潮州話中的「佛」的發音就是「綁」。然而,「龜佛」這個名稱與「雞佛」類似,但「雞佛」在當地較為常見,而食用烏龜的情況較少見,因此「龜佛」這個名稱的由來可能需要進一步研究。此外,也提到阿里山的大龜佛社,被簡稱為「勃仔社」,故名勃仔山,與龜綁山名稱相似,可能是平埔族留下的地名。
廣福宮前有一條稱為「死溪」的溪流,是八掌溪改道後的遺跡,位於170縣道的14公里處。在康熙時期,船隻可以從龜佛山經過崩山西出冬港,或南出青峰闕進入海中。這樣的水上交通條件也造成了「外九庄」在顏思齊與鄭芝龍的後勤基地時的重要性。
三山國王-神蹟:
至於廣福宮所奉祀的三山國王,分別是大王公(粉面)、二王公(紅面)、三王公(黑面)。據傳這三尊神明曾展現神蹟,有一次庄內出現小偷,但卻無法逃脫,據說是被三仙阻擋所致。
此外,虎爺公也曾經被偷竊長達三十多年,直到後來返回前一年失踪的消息。原來是兩名來廟前賣雞肉的兄弟偷走了虎爺公,但後來他們陸續拉肚子,家中所有人也相繼患病,直到請來神明解綵後才將虎爺公歸還。或許他們認為虎爺公能守護小動物並庇佑賽鴿得獎,因此做了這樣的舉動。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