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慈雲寺
慈雲寺奉祀觀音佛祖已有兩百餘年的歷史,當時設在下半天與頂半天交接處,現址則是於七十多年前遷建的。 寺內有兩大特色,一是觀音佛祖非木材雕刻,而是以糯米粉加石灰粉混合捏塑而成,當時塑造三尊佛像,目前僅剩二尊,一尊遭信徒請出奉祀後未歸還,而改以木雕代替。
另一個特色就是神龕,亦是以糯米粉加石灰粉混合。塑造師父躺在地上,用手捏成一小粒,然後往上丟,一粒一粒的堆黏在一起,倒崁山造型非常特殊,據說當時「唐山師傅」到台灣曾捏塑三座麻糬山造型之神龕,另二座不知流落何方,寺方曾經呼籲各地信眾如發現類似造型神龕予以告知。 頂半天居民雖不多,但慈雲寺香火鼎盛,祈求事業順利、家庭和樂、學業進步的信徒眾多,且環境優美,是值得造訪祈求平安的寺廟。
林妤楹-編撰:
鴨母王朱一貴的故事:
朱一貴是一位鳳山縣羅漢門人,因不滿清政府欺壓而與天地會合作起義反清。他自稱為「中興王」,年號為永和,他的起義行動進展迅速,僅用了13天便攻占了台灣、鳳山和諸羅三縣。
朱一貴得軍師的協助,軍師為他規劃了一條完美的進攻路線。這條路線指示朱一貴要避免進入溝道,以躲避敵軍的追捕,軍師特別提醒他「鴨母可以入潭或入埤,絕對不能入溝」。
然而,朱一貴卻因為地名的諧音而不聽從軍師的建議,他迷信地認為這些地名聽起來奇怪,如「半天」、「無影厝(梅子厝)」、「倒店」等,根本無法行軍,因此不理會軍師的建議,他執意按照自己的路線進攻。
不幸的是,朱一貴的偏執和迷信導致了他的失敗,在攻防戰中,他一錯再錯,最終兵敗如山,最後被敵軍捉住,儘管軍師曾經告誡他「鴨母入溝,死路一條」,但他在逃亡時也忘記了這一點。
大蛇傳傳說:
據說慈雲寺原本是一個蛇穴,裡面住著一個雞身&頭尾為蛇的大蛇,嗜吃麻糬;並命令村民每年都要送一百斤的麻糬給牠吃。
有一年發生旱災,村民沒辦法做麻糬給牠吃,大蛇於是就抓了好幾個村民到囚禁在蛇穴中,並威脅村民三天內交出一百斤麻糬,其中有一個被大蛇抓來勇敢又善良的女孩,勸說大蛇希望放過其他村民,大蛇決定讓女孩留在蛇穴五年,就放過村民。
五年過後,大蛇信守承諾,放走了女孩,並表達了對她的感激之情。女孩在多年後再次前往蛇穴,但找不到了當初的蛇穴,後來,這個地方建立了慈雲寺,神龕是用麻糬建成,成為了供奉觀音佛祖的廟宇。
(以下部分照片取自於鹿草好趣處部落格)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