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碧潭龍湖宮
林妤楹-編撰:
碧潭村原名為「頂潭」,因位於一處潭池上方而得名,而潭池下方的地方被稱為「下潭」。因為附近有一尊鬍鬚很白的土地公(現今奉祀於龍湖宮),所以被稱為「白鬚公潭」。然而隨著時間的流逝,這個「白鬚公潭」如今已變成了廣闊的農田。
康熙年間,泉州府安溪縣新康裏的林姓族人來台開墾,隨身奉請三代祖師及清水祖師保佑平安。因祖廟是龍湖寺,又庄內與八掌溪間有一蜿蜒湖潭如龍狀,建廟取名「龍湖宮」。
道光元年,恩科解元林文斗(臺灣府學正堂)來廟參拜,贈有題聯:「龍崗發祖層巒聳崎鐘金碧,湖水分支屈曲瀅迴注玉潭」,由此形容龍湖宮的美景。如今這個地方稱為「碧潭」。
龍湖宮內供奉的「三代祖師」是出自唐山師父泥塑之作,栩栩如生、寶相莊嚴。此外,其廟簷剪黏藝術出自國寶級藝師林再興之作,宮內還有一百年歷史的「尪仔轎」,是台灣罕見的雕工精美作品。門神則是高雄藝師(馮進興)的傳統廟宇彩繪「搨畫」作品,栩栩如生,『四顧眼』會隨著觀者移動,為其獨特之處。
傳說1:龍湖宮的福德正神
一般宮廟供奉的土地公都在小邊,但龍湖宮的土地公卻供奉於大邊並且陪祀文武判官,這是因為在清乾隆年間,碧潭村與下潭村有一個大潭,附近供奉著一尊鬍鬚很白的土地公,因此被稱為「白鬚公潭」。
清乾隆年間,頂潭發展成市街,稱為「白鬚公潭街」,並形成「白鬚公潭堡」的行政區劃,涵蓋現今鹿草鄉西南部、布袋鎮東北部、朴子市南部、義竹鄉東北部,以及台南市後壁區西北部。後來,當地的信徒將三代祖師與清水祖師奉為主神,白鬚公表示願意讓出主位,因而奉祀於大邊。
傳說2:毗舍浮佛轉世
三代祖師林珌(1164年-1203年)是宋代禪宗高僧,法號自超,出生於德化縣太湖山,創建龍湖寺,並於南宋隆興二年坐化於太湖山巨石上。他被稱為毗舍浮佛轉世,是過去七佛中的第三尊,因此又被尊稱為「三代祖師」或「三代浮佛」。
bottom of page